新聞中心
中原區全力打造鄭州市中心城區西部核心區
2014-07-14

西流湖美景

常西湖新區轄區的生態廊道

橫穿常西湖新區、中原新區的南水北調干渠即將通水

中原新區大物流港鳥瞰圖
核心提示:2014年5月7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吳天君在中原區調研時,要求中原區要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以全域城鎮化為主線,堅持既定目標定位,加大工作力度,加快發展步伐,全力打造鄭州市中心城區西部核心區。
自市委十屆三次全會對一系列工作部署后,讓中原區進一步理清了思路,明晰了發展規劃,找準了工作突破口。中原區緊緊圍繞鄭州都市區建設,以新型城鎮化為引領,大力實施城市化帶動、大項目帶動、改革開放帶動三大戰略,以老城區改造、常西湖新區開發、中原新區建設為載體,以鄭州市西部新城區規劃建設為契機,乘勢而上,主動作為,拉高標桿,克難攻堅,奮力加快推進城中村改造;壯大產業集聚區規模,整合提升發展,打造千億級家居基地和紡織服裝生產銷售高地;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金融產業等,全力打造鄭州中心城區西部核心區和鄭州都市區先行區。
鄭州晚報記者 鄧紅超 董占卿 通訊員 張黎 張晟/文
鄭州晚報記者 張翼飛 白韜/圖
常西湖新區 打造生態水系 加快文化新區建設
常西湖新區位于西三環以西、西四環以東,北至化工路以南與高新區接壤,南到常莊水庫與二七區為鄰,規劃面積約39平方公里,規劃人口約30萬。轄區涉及西流湖街道辦事處和航海西路街道辦事處的18個行政村(西流湖11個、航海西路7個),54個自然村(西流湖39個、航海西路15個),人口10.23萬。土地面積約5.9萬畝,其中耕地約1.1萬畝,建設用地約3.3萬畝,園地約3200畝,林地約1600畝,草地約1500畝,交通運輸用地約2100畝,水利設施用地約5900畝。新區規劃綠地面積2065畝,綠化率為26.67%。
區位:享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常西湖新區緊鄰鄭州建成區,有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園之勢”,即鄭州市植物園、西流湖生態公園,環境優美;“水之勢”,即常莊水庫、南水北調運河、西流湖等,水資源豐富;“通之勢”,即“兩環十七放射”生態廊道建設,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快捷便利; “高之勢”,即轄區地勢較高,地質、地理條件好,地表地層以第四紀黃土沉積為主,易于建設和開發。
轄區有市委黨校、鄭州一中、鄭煤集團總部、解放軍第153醫院等多家企事業單位,是鄭州公共文化服務區所在地;隴海鐵路、鄭西高鐵、石武客運專線穿境而過,鄭上路、中原西路貫穿東西,西三環、西四環縱貫南北,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目前,正在加快完成路橋管網等配套設施建設。主要包括隴海西路、凱旋路、站前大道、西湖大道、孫莊北路等7條道路的拆遷和水、電、氣、暖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南水北調站前大道橋等4座橋梁的建設協調工作。
發展:構建“中”字形生態格局
“行走在中原西路上,心情舒暢。你看,道路兩邊,鮮花斗艷、綠樹成蔭,還不時傳來小鳥歡叫聲。” 近日,在中原西路生態廊道帶孩子游玩的張軍興奮地說,沒想到,兩年時間,鄭州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真是不可思議。西流湖生態公園環境也越來越好,南水北調馬上也要通水了,到那時,河流、湖泊、美景連成一片,相互映襯,生活在這個地方,簡直就是“人間仙境”。記者在現場看到,成群結隊的市民在生態廊道內,或小憩,或追逐,滿臉的幸福,很是愜意。
在西流湖街道,街道黨工委書記郭宏力介紹,根據2013年3月編制的《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城市設計方案深化討論稿》,常西湖新區的城市主體框架由西部須水河、東部賈魯河、北部秀水河、南部匯文綠谷組成,并與城市主景觀軸線“蓮鶴方壺”共同構成“中”字形生態格局;另外,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自東南向西北將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劃分為南北兩個區域,片區內將形成兩縱兩橫、五湖兩庫的水系格局。
目前,西流湖公園南區已面向市民開放,成了市民游玩休閑的日常去處。隨著今年底南水北調干渠通水,常西湖新區生態水系將煥發出新的活力。
惠民: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區
根據常西湖新區的規劃,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是常西湖新區發展的重中之重,立足于公共文化服務和公共文化產業區建設,既是滿足未來城市發展的需要,更是對市民對文化場所的需求的滿足。
規劃的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位于隴海西路以北,西四環以東,隴海鐵路以南,西三環以西區域,占地總面積約2250畝。該區域功能擬定位為“兩大功能,四大中心”,即鄭州市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鄭州市行政和行政服務核心區;四個中心:公共文化服務中心、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市民活動中心,辦公寫字樓中心。在中原路以南有: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文化傳播中心、現代傳媒中心、文博展示中心、文化藝術中心、鄭州科技館社科活動中心、鄭州博物館新館、鄭州圖書館等。
常西湖新區管委會表示,經過三五年的努力,要把新區扮靚、做美,建設成鄭州西區現代公共服務中心、高端商務中心、生態宜居中心、休閑旅游度假中心、新型文化展示中心、創意產業孵化中心、優質品牌教育中心及現代傳媒集聚中心,形成集公共服務、商務、研發、居住、教育、旅游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省會領先的核心都市區域,打造成國際大型企業集團、國內先進行業領軍企業集聚的國家級大型商務總部聚集區。
目標:推進重點工程快速建設
6月29日上午,常西湖新區第一安置區項目舉行開工儀式。預計建設安置房120萬平方米,一期建設101萬平方米。該項目采用BT投資模式建設,是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核心區首個開建安置房項目,預計兩年竣工,標志著該區域已改造村莊村民回遷安置房建設全面啟動。常西湖新區第一安置區主要用于安置大李村、西崗村(一、二組)、大廚房(汽配大世界)的村民和商戶。按照計劃,7月,還將陸續開建中原路以北的柿園村、孫莊村、趙坡村南仗自然村、西崗村小京水自然村等近300萬平方米的安置房。
目前,依托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區建設,投資39億元的鄭州豫能洲際華邑辦公大廈項目在快速推進中;同時,積極配合完成牛口峪引黃入鄭工程、南水北調配套干渠、西流湖公園建設、雕塑公園建設等重點工程建設及轄區路、橋、水、電、暖、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轄區中小學、醫院、變電站、垃圾中轉站等配套設施建設。西湖桃李園、中原人家、水木清城、和平里軍安小區、正基雅苑、同匯花園、龍翔花園、正都花園、金田港灣9個經濟適用房項目建設正穩步推進。
中原區區委書記王萬鵬強調,常西湖新區肩負著鄭州公共文化服務區建設的重任。做好鄭州市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關系著鄭州市建設全國重要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重大舉措。要繼續圍繞西區市民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加快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至今年底,中原路以北片區路網基本成形,中原路以南片區開始道路施工;西區市民公共服務中心核心區商務樓今年第四季度開工建設;完成西區市民公共服務中心核心區市民廣場的前期設計工作,并于年底開始施工。力爭在重點區域形成塔吊林立、車水馬龍的火熱建設局面,為實現中原區大發展、大跨越奠定良好基礎。
中原新區 完善產業鏈條 打造千億產業集聚區
2012年2月5日出爐的《中原經濟區鄭州都市區建設綱要》,為鄭州提出了“一軸兩翼”的城市發展建設思路,將以中心城區為中心軸,向東、西兩個方向均衡發展。將滎陽、上街納入中心城區,統一規劃,統一建設,大力推進鄭州新西區發展。
中原區作為鄭州5個中心城區之一,也是鄭州市委、市政府及大部分市直機關的所在地。為緊緊抓住鄭州都市區建設機遇,中原區將紡織產業園、機械制造(加工)產業園管委會進行整合,新組建了鄭州中原新區管委會,實現了中原新區與須水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套合。自中原新區組團發展以來,新區發展迅速,面貌日新月異。未來的中原新區,將是一個產業集聚、大商競逐、充滿活力的商貿中心、中心城區。
位置:地處“鄭州西大門”
中原新區區位優勢明顯,地處“鄭州西大門”,東至西四環,西至滎陽,北至高新區,南至二七區馬寨鎮,共有12個行政村、52個自然村、83個村民組、8900余戶村民,人口約33700人,總規劃面積約33平方公里。中原新區擁有各類土地共4.8萬余畝。
轄區交通便利,中原西路、建設西路、隴海西路與主城區連接,十分鐘內均可到高速。生態優勢明顯,南水北調運河、須水河穿區域而過,年內都將通水。
發展:成就西區新的經濟增長點
2013年2月,鄭州市委、市政府為拓展都市區發展空間,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組建13個組團新區。中原新區為鄭州市中心城區西部組團之一,按照“一帶、兩心、兩軸、三廊、四組團”的發展格局,形成層次分明、職能分工互補、空間布局合理的發展網絡,對原有的產業定位進行 “兩大提升”,由傳統的紡織服裝生產制造、機械制造加工業升級為設計研發、展示銷售,由傳統商貿業升級為現代服務業,全力打造鄭州市中心城區西部核心區現代服務業高地,努力建設成為環境優美、宜居宜商、時尚智慧的現代化新城區。
為了實現現代化新城區的目標,中原新區緊緊圍繞市、區規劃,采取“三個三”發展思路:即以全域城市化為主線,突出“三個先行”( 規劃先行、拆遷先行和產業先行),推進“三大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社區建設和產業項目建設)和強化“三個保障”( 土地保障、資金保障和組織保障)。集中優勢資源和資金,全力推進基礎配套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中原新區南片區25條道路2月份進場施工,年底前一半以上道路具備通車條件;須水河、生態水系整治下半年開工;鄭州一中分校6月底前完成規劃設計,下半年開工建設。
目標:打造千億級產業集聚區
在產業謀劃上,中原區委、區政府和中原新區管委會進一步明確了“一主業、兩集群”的產業布局,圍繞“一主業、兩集群”構建新區現代產業體系。“一主業”即現代服務業,要以村莊改造功能提升為契機,以新區為招商平臺,緊盯國內外500強、主導行業龍頭企業和央企,強化招強引優、選商引資,大力引進和發展信息創意、電子商務、生產性服務、總部經濟等高端服務業,不斷提升中原區現代服務業的規模和檔次。“兩集群”即打造千億級的家居產業集群和品牌紡織服裝集群。以鄭州·金馬凱旋家居CBD為依托,把其打造成為國內第一品牌、第一知名企業,建成全國的價格指數中心,新產品展示中心、交易中心、發布中心以及營銷中心。品牌紡織服裝集群,以錦藝國際輕紡城、中國中部紡織服裝品牌中心、紡織產業園內的13家紡織服裝企業為主導,提升產業關聯度,提高產業檔次,形成中部地區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地。
在行動上,中原新區積極培育產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構建。鄭州·金馬凱旋家居CBD項目(一期)正在抓緊建設,完成投資40億元;錦藝國際輕紡城項目配套住宅已部分封頂,商業部分主體已基本完工,完成投資15億元;中國中部紡織服裝品牌中心項目配套住宅已建至過半,商業部分正在進行室外裝修,已完成投資8億元,以上三個項目下半年均要營業。恒天重工新紡機項目主體已經完工,部分車間開始安裝調試設備,投入試運行,完成投資8.36億元。
下半年新開工產業項目有:投資100億元的大中原汽車物流港項目;投資13.6億元的瑞馳有限公司(皮草)項目;投資10億元的中機六院項目;投資8.2億元的無紡布基地項目;投資6.8億元的奔馳汽車廣場項目。2014年已落地產業項目預計完成投資150億元。
目前,中原新區已落地投資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11個,其中省重點項目7個。11個產業項目計劃2016年基本建成,預計總投資500多億元、年產值1000億元以上、稅收50多億元。
王萬鵬說,鄭州市中心城區西部核心區的建設,從2012年的雛形,到2013年的定型,再到今年的完善提升,經歷了三個過程。在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內,中原區將以 “一條主線、兩篇文章、三大戰場和四個重點” 為工作謀劃,圍繞“加快”二字,爭取實現發展的大突破、大跨越,采取超常規的措施,集全區之力,以敢于擔當的精神,迅速在轄區內掀起鄭州市中心城區西部核心區的建設高潮。